董新汉,男,1955年生,博士学位(香港),教授,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湖南省数学学会常务理事。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6年和2003两次被评为湖南师范大学优秀党员。
立志当普通教师,矢志不逾
董老师是我校数学系77级学生,1981年12月毕业并留校任教,当时有机会从政,但他选择了当一名普通老师。在读大学前,他是回乡青年,已在农村干出了一些成绩,担任过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现在的村长),后被提为国家干部,正当仕途顺利时,高考恢复,他放弃走行政道路,决意当一辈子的人民教师,此后他矢志不逾。1992年老师们及学校领导希望他出任副系主任,他婉拒了,当时的领导对他的选择也给予了理解和尊重。1995年老师们及学校领导再次希望他出任副系主任,由于董老师在北京访问,回来后木已成舟,他只好接受这个事实。在1996-1997年,己是教授的他,分管成教创收工作。由于前一年的铺垫,加上他和大家的努力,数学系的分配在96年内实现了大幅上涨(接近翻番。原来很差),次年又在桃子湖建了成教宿舍楼。1998年他主管科研工作,在杨向群教授和科技处的指导与帮助下,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当年拿了六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仅次于北京大学数学系,这成为我们数学系的骄傲,也成为一个不易打破的历史纪录;当年(98年9月)学校主要领导和主管校领导已找他谈话,希望他出任科研处处长,董老师婉拒了,还是希望回到普通老师的岗位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于1999年1月去香港访问和攻读博士学位。
他从香港学成归来是2002年上半年,他本想全身心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教师岗位上做一点自己的贡献,但恰逢理学院分院(2002年9月),他被选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众多老师的期待,学校突然的宣布,使他不知所措。最后,他遵循“士为知已者死”的古训,放弃了自己的热爱和追求,接受了这个“曾经誓不沾边”的工作,个人追求服从老师们的期待和组织上的需要。
在院长任内,工作兢兢业业,勇于挑担子。对老师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他尽了力。上课的教室不够,他想了很多办法,例如适当加密凳子合班上课,研究生教室分小等。成教创收除了宏观把握,暑假还守在办公室,掌握分析情况,调整战略。虽然创收工作十分艰难,但总算熬过来了。在两年半任期内,成功申报二个本科专业;成功申报四个硕士点;成功申报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为“211工程”重点项目立项做了一些工作。
在他的带领下,我院人心较齐,例如学位点宣传是九路队伍跑大江南北。在两年半任期内,经历了一次换届选举,他本想利用此机会辞掉行政职务,也向学校打了辞职报告,但老师们给他打了高分,学校党委反复做工作,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才坚持下来。
担任院长后,由于分院复杂,数计学院百废待兴(办公室、设施、实验室),成教创收要重组,竞争异常激烈,特别是教师队伍人心需要稳定,因此他的工作很忙,但他仍坚持上本科生的基础课----数学分析,他的研究生课多在星期天上,节假日上,其中包括寒暑假。
教书育人,爱岗敬业
虽然他在副系主任、系主任、院长岗位上兢兢业业,也干出了成绩,但他对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仍一丝不苟。
从事教学工作二十年,热情地接受每一个教学任务,认真地对待每一教学环节,兢兢业业上好每一堂课,得到了师生的好评。他长期担任数学系极重要的基础课---数学分析课的教学,这门课一上就是三学期,学生学得不好,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他为了教好这门课,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当面批改作业并给予个别指导;在给91级1班的教学中,他利用周末,每周给成绩好的同学加开一些课外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增加知识和提高能力,这项工作坚持了近一年,没要任何报酬。对学习优秀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一直诱导他们考研,借参考书给他们,解惑释疑。
董老师很赞同把“做人”摆在“做学问”的前面,他注意培养学生的操守,注意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对95级2班学生他倾注了特别的心血,他教这个班一共两年半,间或参加班上的活动,和同学们交流,做他们的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这个班班风好,被评为省级优秀班集体,这其中也包含了一点点他的贡献。董老师对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一些支持,毕业后,虽有的将钱还给董老师了,但也有没有还的。
董老师对学习优秀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诱导他们考研。他教过班级的同学们保送研究生和报考研究生,很多得到了他的指导和帮助。由他联系并保送研究生到香港2名,中科院2名,同济大学1名。学生毕业后参加了工作,有的要继续考研,他们来找董老师辅导,他依然给予热情接待和耐心指导。他的学生中有的出国了,有的在著名大学工作,有的在中学干出了成绩,许多同学至今和他保持联系。
86级1班的朱同学,开始学习成绩很好,董老师给予了个别的关注,但后来该同学得了恐惧症,董老师多次开导他,帮助他。该同学后发展成不能坚持学习,只好停学回家。离校时董老师还送给他一些书希望他坚持学习。15年过去了,这位同学至今还对董老师保持联系,心存感激。
董老师办事态度认真,教学也不例外。他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论文,会细心指导,要求严格,逻辑关系仔细推敲,用词造句反复斟酌,每一标点,每一公式,每一符号都力争准确无误。由于本科生毕业论文有抄袭现象,他会要求他指导的学生们在第一稿完成后,在教室里讲一下,其余同学在下面听。由于数学是一门只有理解了才能驾驶自如的学科,同学们这样一讲,有的可脱稿,但有的抄也抄不好,读也读不清,更不能回答提问,还有的同学见此情形就不敢上台讲了。这样一来,同学们就认真多了,明显的抄袭是不敢了。董老师对学生论文中的引用,也会追根溯源,认真查找有关资料,保证论文质量。
1996-1999年,当时时兴学生上课选老师,而董老师教基础课“数学析”和“复变函数”,二门课连续四学期上完,每年级四个班由四位老师上课,每期听董老师上课的学生就较多,到最后一期(1997年上期),有全年级三分之二的学生选董老师的课,选另三位老师课的学生一共只有三分之一。这充分反映董老师对教师岗位爱岗敬业,对教学工作精益求精,对教授对象热爱有加。这也折射出他的教学效果较好。
淡薄名利,乐于奉献
董老师虽然很热爱教师岗位,但老师们和上级组织需要他为大家做点服务工作时,他会努力工作,不计名利。这么多年,他主管成教创收、主管科研、担任院长,工作很投入,差不多是全身心投入行政工作,两次放弃外出访问合作研究的机会,而个人得到的回报很少。行政工作的投入对他的科研工作也带来很大的冲击,作为一个热爱教学,追求学术的人来说,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尽管他感叹自己是“四不象”,但他依然处以“淡泊名利,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态度,也抱着乐观的精神继续工作。老师们也注意到,他对自己要求很严,从不以院长岗位谋个人好处。
科研工作
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是数学系第一个在国外发表文章的人(1987年,论文发在美国数学会会刊上),也是数计学院老师中论文发在纯数学类影响因子最高的杂志上的作者之一。他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曾获香港中文大学LeeHysan奖金,获湖南师范大学优秀论文特等奖,获湖南省优秀论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