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风采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女工青工 > 女性风采 > 正文

汤素兰:别让儿童文学迷失在娱乐至上的网络时代

发布人:日期:2016-10-21 00:00:00浏览数:

别让儿童文学迷失在娱乐至上的网络时代

汤素兰

汤素兰的童话花园,是一个既充满活力,又温暖明亮的神奇世界。

她的《笨狼的故事》让人想起英国作家米尔恩名著《小熊维尼》的幽默,小笨狼天真、善良,无知,却充满了求知欲和行动力。在评论家朱自强眼里,汤素兰的叙述风格是多样的,她的另一些故事热闹荒诞或异想天开,大《米老鼠与唐老鸭》的风格。

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这位笔下能变幻出无数童话故事的作家,因为她除却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教授的身份外,还是全国政协委员;又恰逢天天出版社推出了“汤素兰童话花园”,囊括了作家多年来的童话创作成果(尚未完成的小朵朵系列除外),浙江少儿出版社推出《故乡的颜色》,这些作品无一不沉淀着她深厚的生命积累,丰富的生活感悟,和对自然与社会全身心的体验和感受。

读书报:相对于网络上兴起的玄幻小说、盗墓笔记、穿越小说,儿童文学的发表还是传统的纸媒。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这一现象与受众群有关,也与写作者有关。但是您也说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不受年龄限制的。这好像是一个悖论。

汤素兰:让小孩子在网上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是空想。阅读是安静缓慢的过程,在网上只能浏览,了解情节,不能体会语言本身的美妙。我在网上浏览作品,但是真正的好作品,还是习惯拿在手里阅读。我期待高科技,能做的像文字版面那么漂亮,读起来有感觉,又可以节省空间。我也怀疑将来孩子们会不会也完全依赖网络。

读书报:您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过“网络时代儿童文学发展趋势”,那么您认为,在网络时代儿童文学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汤素兰:网络时代为儿童文学拓展了新的想象空间,丰富了艺术的表现手法,带来了儿童文学的广泛传播,扩大了儿童文学的影响力。但同时,也带来了经典的快餐化,文化的消费主义。娱乐至上使儿童文学正在丧失对儿童的精神启蒙与引领,市场主导正在消解作家的艺术原创能力。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有独特的精神营养。网络时代造就了更外向、更开放、更倾向于图像阅读与浅阅读的少年儿童,儿童文学如何正确运用网络的技术和优势,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出贴近儿童心灵、艺术魅力与思想价值并重的作品,是网络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读书报:从1986年开始发表第一篇作品,24年来,您的创作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汤素兰:一直是给孩子写,但写作的自觉性有变化。真正进入创作阶段是1991年进入出版社后,最初的写作动机很简单,就是希望自己作为编辑和作者约稿或谈话时,不说外行话。写作中一直不断地学习,风格也多样化,像《小朵朵》和《笨狼的故事》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作品;写作中逐渐地从空灵的童话开始关注现实,更多地在作品中注入生命的体验和感受,如《阁楼精灵》;从文体手法来说,从写童话到像写小说那样写童话。现在的写作,进入了更为自由和自在的状态,更飞扬,更注重想象力,注重传达人文价值。往后我会更关注中国本土原创,创作出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品。我觉得现在到了写出中国的哈利•波特、彼德•潘和匹诺曹的时候了。

读书报:您觉得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

汤素兰:一切的创作中,想象力是最重要的。《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有个观点:将来一切都可能被取代,唯有想象力是不能被取代的。我很赞赏龚古尔文学奖的一个评选标准:本年度最优秀和想象力最丰富的作品。

童话写作是对想象力极大的挑战。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可以想象世界最美好的事情,可以表达超越当下的状态,表达你的理想。一代代、一茬茬,每一个生命的成长都是从美好中来。文学本身就是人类一种理想,是一种精神的坚守。儿童文学是给生命打底的,使生命富有明亮的底色。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爱心。对生命本身有爱,对孩子有爱。儿童文学作品是最光明的,相信未来一定是走向光明。这是儿童文学作家跟其他作家的不同之处。

读书报:我一直很疑惑,成人如何去了解孩子,无论怎么理解,总会有代沟。您是如何把握当代孩子们的心理的?通过哪些渠道?

汤素兰:安徒生从未揣摩过孩子的心思,他的故事从头到尾注入了自己的生命感受。不必要求作家去揣摩孩子,这对作家也不公平。我很赞成郑春华的一句话,她说有的人天生能读懂童心的密码。他们心里一直有小时候的自己在。文学来自生活,创作要体验生活,这些都是表面的,天生的儿童文学作家内心总有一个儿童,所以他们的童心保持得比较好。讲故事的方法可以学习,技巧可以学习。但是你要承认,好作家是把写作当作自己的人生的。

我对儿子的成长观察很细致,在他身上看到了他们这一代人成长的过程。我也关注当下的孩子,通过邮件、QQ等渠道和他们聊天。但我写作的冲动是自然的,进入写作状态就自由了。

读书报:您对于教育有什么主张?

汤素兰:快乐健康就好。我对孩子的体育抓得比学习紧,我愿意看到他挥汗水流地跑回来,如果他在家里待着,我就督促他打球去。儿子天生不是力量型的,小时候我会陪他练力量,哪怕待在家里,也让他跳上跳下,帮助他爱上体育。

读书报:您在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是很受欢迎的老师,大学生很愿意选修儿童文学这门课。您觉得是他们发自内心对于儿童文学的喜爱呢,还是受到您名气的影响?

汤素兰:我想他们刚来选课时,有一些是冲着我的名气,我的课堂经常坐得很满,150多人。但是慢慢地我会引导他们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他们会被儿童文学本身的魅力所吸引。阅读儿童文学很重要。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更多传达了关爱,更多表达了对世界的信心、对未来的信心。阅读一点儿童文学,让你的心灵一直有幻想的空间,为人和处世的眼光更清澈一些,没有那么杂乱。我给他们讲世界上最优秀的、原汁原味的儿童文学作品。现在很多绘画、节选本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都是被肢解过了,书名虽是《安徒生童话》,基本与安徒生无关了。

读书报:您怎么看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现状?

汤素兰:整个儿童文学阅读和推广中,国外的名著还是更受重视。中国人还是缺乏自信。事实也如此,虽然作品大量出版了,高质量的不是很多,中国的儿童文学目前还正在路上,创作有很多干扰,出版社要求作家大量地去写,作家的写作速度越来越快。这样的环境尤其对年轻作家的成长不利。70年代以前的作家,大多是从给杂志投稿开始走上写作之路,别小看这个过程,要求在有限的篇幅内吸引读者看下去,是对作者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现在的写作者一上来就直接写书,一年写很多本,没有练习的过程。作家也像地下水,需要不断补充涵养,补充学习,不断吸收,但现在作家没有学习和重新吸收的时间。我离开出版社到大学工作,在写作上也是自觉的行动。因为在出版社没有时间写作,如果写大量作品而没有时间读书思考,可能会不断重复。如今作家大多数是自由撰稿人,生活本靠写作来承担,又有出名要趁早的名利心和出版社逼迫,不可能安静坐下来,好好思考,好好写作。因此我们期待的经典作品,或者可以和国外经典作品抗衡的优秀儿童文学之作,在这个背景下可能还要很长时间才能出现。

读书报:为什么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缺少像《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这样的经典流传之作?缺少像《哈利•波特》这样的畅销书?

汤素兰:首先我们本身并不太重视儿童文学阅读。比如《安徒生童话》,最早就是每年圣诞节家长送给孩子的礼物,所以安徒生每年圣诞节推出一本童话,一直写了十多年;中国的家长在逢年过节很少把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他们送孩子红包。这也和我们的经济状况有关。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儿童文学才会更发达。这几年儿童文学发达与国家的富裕程度有关。

其次是观念的问题。上个世纪30年代时,湖南省的省长何键就曾上书教育部,反对在小学课本中有“鸟言兽语”;我们习惯于将小孩子的东西等同于小儿科。哪怕是现在,懂得儿童文学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的人也还不是很多。畅销书是需要社会的合力来推动的,哪怕是最好的东西。多少年来我们传统的教育读物是《弟子规》、《百家姓》等伦理教化,这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讲究童蒙养正。另外,我们的儿童文学起步比西方发达国家晚很多,起点不是很高,所以不能仅仅责怪中国作家没有写出好作品。

读书报:近几年引进的国外作品,有些看上去似乎没有意思,从中也受不到什么教益,但是孩子们很喜欢。

汤素兰:没有意思的作品也是有意思的。我极其提倡无意思之意思的作品。作者要传达的观念藏在作品后面。如果你的观念不正确,不如不表达,把孩子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让他感觉生命中的活力好了。作家对孩子是有责任的,但是这种责任不是教化。曹文轩说有些作家有恋思癖,我很认同。作家要有思想,但在写作中千万别老惦着用自己的思想去教导孩子。(记者舒晋瑜)

汤素兰的童话花园,是一个既充满活力,又温暖明亮的神奇世界。

她的《笨狼的故事》让人想起英国作家米尔恩名著《小熊维尼》的幽默,小笨狼天真、善良,无知,却充满了求知欲和行动力。在评论家朱自强眼里,汤素兰的叙述风格是多样的,她的另一些故事热闹荒诞或异想天开,大《米老鼠与唐老鸭》的风格。

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这位笔下能变幻出无数童话故事的作家,因为她除却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教授的身份外,还是全国政协委员;又恰逢天天出版社推出了“汤素兰童话花园”,囊括了作家多年来的童话创作成果(尚未完成的小朵朵系列除外),浙江少儿出版社推出《故乡的颜色》,这些作品无一不沉淀着她深厚的生命积累,丰富的生活感悟,和对自然与社会全身心的体验和感受。

读书报:相对于网络上兴起的玄幻小说、盗墓笔记、穿越小说,儿童文学的发表还是传统的纸媒。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这一现象与受众群有关,也与写作者有关。但是您也说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不受年龄限制的。这好像是一个悖论。

汤素兰:让小孩子在网上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是空想。阅读是安静缓慢的过程,在网上只能浏览,了解情节,不能体会语言本身的美妙。我在网上浏览作品,但是真正的好作品,还是习惯拿在手里阅读。我期待高科技,能做的像文字版面那么漂亮,读起来有感觉,又可以节省空间。我也怀疑将来孩子们会不会也完全依赖网络。

读书报:您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过“网络时代儿童文学发展趋势”,那么您认为,在网络时代儿童文学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汤素兰:网络时代为儿童文学拓展了新的想象空间,丰富了艺术的表现手法,带来了儿童文学的广泛传播,扩大了儿童文学的影响力。但同时,也带来了经典的快餐化,文化的消费主义。娱乐至上使儿童文学正在丧失对儿童的精神启蒙与引领,市场主导正在消解作家的艺术原创能力。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有独特的精神营养。网络时代造就了更外向、更开放、更倾向于图像阅读与浅阅读的少年儿童,儿童文学如何正确运用网络的技术和优势,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出贴近儿童心灵、艺术魅力与思想价值并重的作品,是网络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读书报:从1986年开始发表第一篇作品,24年来,您的创作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汤素兰:一直是给孩子写,但写作的自觉性有变化。真正进入创作阶段是1991年进入出版社后,最初的写作动机很简单,就是希望自己作为编辑和作者约稿或谈话时,不说外行话。写作中一直不断地学习,风格也多样化,像《小朵朵》和《笨狼的故事》就是完全不一样的作品;写作中逐渐地从空灵的童话开始关注现实,更多地在作品中注入生命的体验和感受,如《阁楼精灵》;从文体手法来说,从写童话到像写小说那样写童话。现在的写作,进入了更为自由和自在的状态,更飞扬,更注重想象力,注重传达人文价值。往后我会更关注中国本土原创,创作出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品。我觉得现在到了写出中国的哈利•波特、彼德•潘和匹诺曹的时候了。

读书报:您觉得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

汤素兰:一切的创作中,想象力是最重要的。《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有个观点:将来一切都可能被取代,唯有想象力是不能被取代的。我很赞赏龚古尔文学奖的一个评选标准:本年度最优秀和想象力最丰富的作品。

童话写作是对想象力极大的挑战。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可以想象世界最美好的事情,可以表达超越当下的状态,表达你的理想。一代代、一茬茬,每一个生命的成长都是从美好中来。文学本身就是人类一种理想,是一种精神的坚守。儿童文学是给生命打底的,使生命富有明亮的底色。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爱心。对生命本身有爱,对孩子有爱。儿童文学作品是最光明的,相信未来一定是走向光明。这是儿童文学作家跟其他作家的不同之处。

读书报:我一直很疑惑,成人如何去了解孩子,无论怎么理解,总会有代沟。您是如何把握当代孩子们的心理的?通过哪些渠道?

汤素兰:安徒生从未揣摩过孩子的心思,他的故事从头到尾注入了自己的生命感受。不必要求作家去揣摩孩子,这对作家也不公平。我很赞成郑春华的一句话,她说有的人天生能读懂童心的密码。他们心里一直有小时候的自己在。文学来自生活,创作要体验生活,这些都是表面的,天生的儿童文学作家内心总有一个儿童,所以他们的童心保持得比较好。讲故事的方法可以学习,技巧可以学习。但是你要承认,好作家是把写作当作自己的人生的。

我对儿子的成长观察很细致,在他身上看到了他们这一代人成长的过程。我也关注当下的孩子,通过邮件、QQ等渠道和他们聊天。但我写作的冲动是自然的,进入写作状态就自由了。

读书报:您对于教育有什么主张?

汤素兰:快乐健康就好。我对孩子的体育抓得比学习紧,我愿意看到他挥汗水流地跑回来,如果他在家里待着,我就督促他打球去。儿子天生不是力量型的,小时候我会陪他练力量,哪怕待在家里,也让他跳上跳下,帮助他爱上体育。

读书报:您在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是很受欢迎的老师,大学生很愿意选修儿童文学这门课。您觉得是他们发自内心对于儿童文学的喜爱呢,还是受到您名气的影响?

汤素兰:我想他们刚来选课时,有一些是冲着我的名气,我的课堂经常坐得很满,150多人。但是慢慢地我会引导他们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他们会被儿童文学本身的魅力所吸引。阅读儿童文学很重要。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更多传达了关爱,更多表达了对世界的信心、对未来的信心。阅读一点儿童文学,让你的心灵一直有幻想的空间,为人和处世的眼光更清澈一些,没有那么杂乱。我给他们讲世界上最优秀的、原汁原味的儿童文学作品。现在很多绘画、节选本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都是被肢解过了,书名虽是《安徒生童话》,基本与安徒生无关了。

读书报:您怎么看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现状?

汤素兰:整个儿童文学阅读和推广中,国外的名著还是更受重视。中国人还是缺乏自信。事实也如此,虽然作品大量出版了,高质量的不是很多,中国的儿童文学目前还正在路上,创作有很多干扰,出版社要求作家大量地去写,作家的写作速度越来越快。这样的环境尤其对年轻作家的成长不利。70年代以前的作家,大多是从给杂志投稿开始走上写作之路,别小看这个过程,要求在有限的篇幅内吸引读者看下去,是对作者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现在的写作者一上来就直接写书,一年写很多本,没有练习的过程。作家也像地下水,需要不断补充涵养,补充学习,不断吸收,但现在作家没有学习和重新吸收的时间。我离开出版社到大学工作,在写作上也是自觉的行动。因为在出版社没有时间写作,如果写大量作品而没有时间读书思考,可能会不断重复。如今作家大多数是自由撰稿人,生活本靠写作来承担,又有出名要趁早的名利心和出版社逼迫,不可能安静坐下来,好好思考,好好写作。因此我们期待的经典作品,或者可以和国外经典作品抗衡的优秀儿童文学之作,在这个背景下可能还要很长时间才能出现。

读书报:为什么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缺少像《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这样的经典流传之作?缺少像《哈利•波特》这样的畅销书?

汤素兰:首先我们本身并不太重视儿童文学阅读。比如《安徒生童话》,最早就是每年圣诞节家长送给孩子的礼物,所以安徒生每年圣诞节推出一本童话,一直写了十多年;中国的家长在逢年过节很少把书作为礼物送给孩子,他们送孩子红包。这也和我们的经济状况有关。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儿童文学才会更发达。这几年儿童文学发达与国家的富裕程度有关。

其次是观念的问题。上个世纪30年代时,湖南省的省长何键就曾上书教育部,反对在小学课本中有“鸟言兽语”;我们习惯于将小孩子的东西等同于小儿科。哪怕是现在,懂得儿童文学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的人也还不是很多。畅销书是需要社会的合力来推动的,哪怕是最好的东西。多少年来我们传统的教育读物是《弟子规》、《百家姓》等伦理教化,这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讲究童蒙养正。另外,我们的儿童文学起步比西方发达国家晚很多,起点不是很高,所以不能仅仅责怪中国作家没有写出好作品。

读书报:近几年引进的国外作品,有些看上去似乎没有意思,从中也受不到什么教益,但是孩子们很喜欢。

汤素兰:没有意思的作品也是有意思的。我极其提倡无意思之意思的作品。作者要传达的观念藏在作品后面。如果你的观念不正确,不如不表达,把孩子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让他感觉生命中的活力好了。作家对孩子是有责任的,但是这种责任不是教化。曹文轩说有些作家有恋思癖,我很认同。作家要有思想,但在写作中千万别老惦着用自己的思想去教导孩子。(记者舒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