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师德标兵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争先创优 > 十佳师德标兵 > 正文

湖南师范大学第二届“贵联十佳师德标兵”石鸥事迹简介

发布人:日期:2016-10-24 08:11:45浏览数:

石鸥,男,湖南新宁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家,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湖南师范大学中心主任,教育部课程改革首席专家。广大师生称赞石教授是教学名师、科研标兵、师德典范、名师益友。下面,记叙他的优秀事迹。

一、为人师表,先优秀自己再优秀学生。石鸥教授坚持认为,只有自己优秀,才能培养优秀的学生,先优秀自己,再优秀别人。他在教学上兢兢业业,不断创新。近年来,他共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开设8门课程,包括教育社会学、教学社会学、教学实验研究、教学论专题、课程论专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他每年都要上本科生的课,每年都要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若干篇。现已经先后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30多名。年平均工作量远远超过学院平均工作量。他注意教学育人,为人师表,既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能力发展,又尤其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要求学生做好人,这才能读好书。所以尽管他要求学生很严格,但仍然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上他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探究,及时引进本领域的最新科研与教研成果,教学效果好,深得学生的欢迎。在正常的教学工作以外,他还应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不断开设讲座,有时是义务开设。因为教学效果好,学生评价很高,甚至出现学生们把教室挤满,连讲台上都坐了学生的状况,还有来自外专业的学生。来自实践第一线的教育硕士们普遍反映石鸥教授的课是他们特别需要也特别有用特别解渴的课程之一,还有学员甚至把石鸥教授的课的所有内容都录音下来。因为他有行政管理的工作,为了既不影响管理,也不影响教学,他经常利用周末和晚上等休息时间给学生开课(仅本学期他就有2个单元时间的教学在晚上和周末进行)。他在教学的同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了新的教学方法,作为主要成员完成的教学成果曾经获得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他还先后2次获得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年,2004年)、1次获得湖南师大教学成果特等奖(2004年,全校共2项)。

二、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对于一个教授、一个博士生导师来讲,没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与比较丰富的科研成果,是很难真正使教学出色的,也是很难培养出优秀学生的,也就是说是很难真正成为不错的教师的,更不用说成为优秀教师了。

石鸥教授自1992年底回国调入湖南师范大学以来,以此为自己的追求,既认认真真教学,又扎扎实实科研,力争做一名无愧于母校无愧于211大学的优秀教师。多年来,他主要从事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等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与成绩。先后出版《教学别论》、《教学病理学》、《差距与超越》(合作)、《结构的力量》、《学校文化学引论》等学术著作,学术著作被多次书评并大量引用,引起较大学术反响。主编国家审定的国标教材一套,还主编《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小学教育发展与改革》、《教育学教程》、《小学教学论》、《小学教育原理》、《课程改革的若干问题》、《新课程教学的设计与模式》等教材共10多本,参编教材近20本。先后在《教育研究》等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A类刊物论文20余篇,数十篇论文被全文或部分转载。他还独立主持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20多项,参与国家重大课题2项。仅仅从教育部振兴行动计划项目中,他就获得了2个比较大的有数十万经费的课题资助。还获得了世行贷款资助项目。这些年来一共获得直接进入学校账号的科研经费超过了100万,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和利益。他比较早地提出教育教学中的病理现象、教育实验效果衰减现象、教育内容异变与失真现象、阻隔现象、教育学边界等概念,这些现象或概念得到了学术界不少研究者的认同与接受,并且已经被许多研究者所运用。他所坚持的“非主流教学论”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有关教学病理的研究是全国最早、最系统的,在全国公认处于领先地位;他的非主流教学论的系列研究也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近5年来他先后5次到10多个国家和我国的台湾、澳门等地进行教育考察或演讲,但所有的经费都是对方或我们国家有关部门支付的。这也可以看出他的学术影响力。

以他为主要研究成员的课题获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还先后2次获得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000、2004),他的论文曾经获得中国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他的著作获得了湖南省社科成果二、三等奖等多项省级以上奖项,他主编的教材有2本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教育资源(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及推荐使用资源目录》的通知,教师厅函[2005]2号)。鉴于石鸥教授取得的成绩,他被推选为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是湖南省高等学校第一批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被评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3年被授予湖南师范大学科研标兵称号,是湖南121人才计划第一层次对象。

石鸥教授有一个观点:大学的科学研究,既要上升学术的云天,又要下入实践的大地。在学术云天上要大胆创新,在实践大地上要敢于打滚。作为教育研究特别是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人员,他特别注意把学术理论与学校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关注教育实际,因为现在的教育问题确实太多了,实践界对理论的呼唤非常强烈。所以近年来他积极参与到国家的课程改革之中,经常深入到中小学实践之中,建立了许多教育研究实验基地,与许多中小学教师交朋友,这方面的工作得到了教育部领导和许多中小学的较高评价,为比较早地在湖南师范大学成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作出了贡献。他的努力和成绩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中心”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国家教材评审专家组成员。

三、淡泊名利,用实际行动证实思想。石鸥教授自1992年底回国后进入湖南师范大学,就好象决定了他与湖南、与湖南师范大学一份难舍难分的缘分。13年了,对他来讲,有过多少次诱惑,有过多少次机会,不论是广州、是北京、是上海,还是杭州那著名学府的召唤,他留下来了,不论是多好的住房、年薪、科研启动费,他留下来了。特别是杭州某著名大学,有一次乘石鸥教授出差时,安排把他爱人坐飞机接到杭州看房子,而且提出三不要,希望石鸥教授去他们那里工作,但石教授没有同意。尽管社会上存在着有些教授几个学校兼职,几个学校拿报酬,几个学校有住房的比较普遍的现象,但石鸥教授还是非常坚决地拒绝了一些学校对他的多处挂职得利益的许诺。他说得好:“不是我不食人间烟火,不是我生活在真空中,而是我真的想有所发展,想有所作为,而湖南师范大学真的能让我而且确实也让我发展让我作为,我必须对得起学校的关心”。事实确实如此:他在湖南师范大学成了教授,更在湖南师大成了中共党员,还在湖南师大成了一名中层管理工作者,其成绩也得到了湖南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这一历程提升了他的境界,也磨练了他的思想。他对党的追求是发自内心的,所以在90年代中后期一些知识分子纷纷加入民主党派时,他毅然在这个时候选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四、严格要求自己,既做学问更做人。石鸥教授不但在科研上成果显著,在教学上精益求精,而且在思想与人品上,求真、求善,为人坦诚,团结同志,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努力提高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应有素养。在石鸥教授看来,首先是做人,其次才是做科研搞教学。多年来,石鸥教授一直以一个合格的党员默默要求着自己,力求做到既做学问更做人,力求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力求使自己的行为经得起考验:

工作中,他尽量做到尽职尽责,干一行就尽自己最大努力把这一行干好,而且尽量是创造性地干好,在干好工作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行政管理能力和思想水平。不论是在做教育科学学院院长的时候,还是在做师大教务处处长的时候,或是今天在做研究生处长时,他都能够做到在其位就一定谋其政,任劳任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得起自己的岗位,对得起广大教职员工的信任。比如在做师大教务处处长的时候,他的一些加强教学的建议被省教育厅领导在全省高校有关会上加以肯定。总体上他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同事和群众的肯定与好评。

生活中,能抗浮华拒腐蚀,廉洁奉公,把自己的闲暇时间基本上都用于积极健康的活动。他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家人。他能以平常心看待行政职务、看待所谓的权力,调入湖南师大13年来,他从普通教师到副系主任到副院长到院长,又从院长到普通教师,再从普通教师到教务处长,又从教务处长到普通教师,然后又从普通教师到研究生处长,他都能坦然相对,无怨无悔,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在他看来,荣辱主要在人心而不在人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