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湘,女,中共党员,1955年3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系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表演系声乐教授、声乐演唱与理论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湖南省音协声乐艺术委员会理事。曾任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电视歌手大奖赛湖南赛区选拔赛复赛与半决赛评委,中国音协特聘社会音乐考级高级考官。
作为一名有着三十四年教龄的老教师,王如湘始终如一地专注于声乐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她勤勉努力、刻苦钻研,她把全部的精力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了教学的第一线,践行着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1989年,时年34岁的她成为了湖南省第一个声乐专业硕士研究生。1991年,她再开先河,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1996年8月,她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又晋升为教授。长期以来,她关心学生,热爱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一心扑在工作上,敬业奉献,默默耕耘,受到领导和师生的好评,多次获得教学优秀奖,屡屡赢得校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她的主要先进事迹如下:
一、 献身教育、敬业修德
几十年来,王如湘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年年超额完成工作量,近年来年平均工作量在600课时以上,连年全勤。目前,她指导下的在读研究生数量仍有十三人。工作中,她注重课堂教学的准备。除了一丝不苟地备课,她也注重因材施教。备课中不但备教材教法,更是备“学生”。不仅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来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而且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切实做到了每一课都“有备而来”。课后更是及时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近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声乐教育心理的研究,力求课堂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她提倡将教育心理学知识与声乐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生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心智技能,加强声乐训练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只要是她的课,学生评估分基本都保持在平均48分以上。
几十年来,她有多名学生在省或国家级的各种比赛中获奖。其中,朱海霞演唱《山里人》在“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演唱比赛”中一举夺魁,荣获一等奖,开创了省级师范大学在全国性的歌曲演唱大赛中夺得金奖的先例,湖南师范大学因此成为当时全国唯一一所夺得一等奖的师范类院校,为学校争得了荣誉。王如湘本人更是获得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和共青团中央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奖。
二、心系学生、教书育人
王如湘始终不忘自己的讲台和学生,她被学生亲切地唤作“妈妈老师”。涉及学生的事,她从不懈怠,真正做到了爱生有深情、爱生有分寸、爱生有信任、爱生一视同仁。
在过去的三年里,王如湘连续接受了三次器官和肿瘤摘除手术。但是为了不影响教学,她未请一天病假(手术全部推迟在暑假期间进行)。一次她晕倒在课堂上,医生建议住院治疗,但为了她的学生们,她拒绝遵医嘱,而下一次课她的身影依然出现在教室里。
王如湘爱生如子,每每提起她的学生,她总是说:“我是他们的老师,要对他们负责,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他们。”有一位温姓同学,自小失去母亲,家庭经济拮据,总是显得郁郁寡欢。王如湘时常与她促膝谈心,鼓励她自强自立,逐渐使她卸掉了精神上的重负。同时,还积极地帮她争取到了爱尔兰华人慈善组织的助学金,使她摆脱了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如今即将毕业的温同学开朗活泼,阳光向上,开始自信地迈入新的生活。在学生们的眼中,王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无论大事小事,只要遇到困难,学生们都会向她们的“妈妈老师”倾诉。
三、 立足教学、科研创新
王如湘从未在科研工作方面有所松懈,任现职期间,在国家A类刊物上发表《迎接中国音乐学术期刊发展的春天》文章一篇,在《音乐创作》和《高教研究杂志》国家级刊物上先后发表《音乐创作灵感刍议》和《歌唱教学中的德育心理探析》两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也发表了《声乐教学语言探析》、《声乐教学与高师学生的个性发展》;获省内一等奖论文两篇;参与国家年度科研课题一项,主持厅局级科研课题《声乐教育心理研究》一项;主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课题《声乐心理技能研究》一项;参与文化部组织的高职学校文学鉴赏教材编写工作;参与教育部组织的全国艺术专业“专升本”教材的编写工作;修订和再版了专篇一部,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得到了学科领域专家的一致好评。
综上所述,王如湘同志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一位重师德、肯付出、爱学生、有成果的优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