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师德标兵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争先创优 > 十佳师德标兵 > 正文

湖南师范大学第二届“贵联十佳师德标兵”李屏南事迹简介

发布人:日期:2016-10-24 08:04:23浏览数:

李屏南,男,1944年12月生,湖南双峰人,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69年7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政教系,并留校工作。1997年由校党委办公室主任调任原法学院院长,2002年任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现为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科学社会主义博士点开创者、负责人。在近四十年的教学、科研生涯中,李屏南教授兢兢业业、执著追求,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表现出了高尚的师德风范。

兢兢业业兴学院——“他是一位好领导”

甘担重任,善于开拓。1997年8月,李教授从学校党委办主任调任原法学院院长一职。那时,法学院全院只有政教、法律两个本科专业,各方面的基础都比较薄,有些还需要从新开始,任务十分繁重。到了2002年上半年,学校决定原法学院一分为二,法律学科单独组织学院。这就意味着公管院又要从零开始,重新创业。为了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兴旺一个新学院,李教授带领公管院一班人,召开多次会议,统一思想,增强信心,稳定人心,大胆改革,大刀阔斧,并趁学校对行政人员中竞聘上岗之际,物色并推荐了能开创创收新局面的行政副院长和成教办主任,仅仅经过半年努力,不但没有使教师待遇有所下降,反而有了小幅增长,工作量计酬上升到25元。

以诚相待,以仁相待。在他任院长期间,他始终注意加强师德建设。而在师德建设中,李教授认为,最重要的是如何待人,它是衡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品德、师德高低的重要标尺。因为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面对的都是人。为此,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待人的总原则是:尊重人,热爱人,关心人。对待教师,他以诚相待,以仁相待,以真相待。他始终说的三句话是:“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宁可人负于我,我决不负于人;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他在自己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同时,也要求学校的老师、学生同时也做到。他狠抓学校师徳师风建设促使全校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在他任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期间,教师群体形象鲜明,敬业严谨,安教乐教,成为全校很有凝聚力、很有生气的一个学院。

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与他这一待人原则相一致的是他对党的工作、对学校学院的工作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将自己全部的心血奉献给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一门心思扑在兴院、强院上。凡事他都身先士卒,凡是不利于学院建设的事他坚决不做,凡是有利于增进同事情谊、促进学院发展的事他总乐之不疲。这些辛苦努力,使他深得大家拥护。教职工大都反映他是真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他人的人。2003年11月换届时,他主动辞掉院长候选人资格,但在民意测验中,尽管他年龄已近花甲,毫无年龄优势,推荐率仍列第一,这就说明他在全院教职工心目中还是有感情、有留恋的。至今,学院教师们仍在感叹:“他是一位好领导!”

执著追求做学问——“他是同行的骄傲”

忠诚教育,只争一流。科研工作是很辛苦的工作。这要求科研工作者必须有强大的内驱力。李教授在科研工作上有着无限的动力。这种动力来源于他的三个“忠诚”:忠诚社会主义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忠诚湖南师范大学。这三个“忠诚”,是李屏南教授一生最鲜明的特征。自1971年7月正式分配至原湖南师范学院政教系当教师以来,至今已36年了。几十年来,为了学校的事业,不管是搞教学,还是当编辑、搞管理,他都是服从分配,毫无怨言。每到一个岗位,不仅忠心、安心、尽心,而且开拓创新,都做出了一流的工作。国内许多同行专家就曾为他在事业上的投入和挚着而钦佩而感动过。

扎扎实实,勇于创新。对待研究,他执著追求的目标是:扎扎实实,不浮躁,不凑数,争取做到研有所新。在近四十年的教学科研中,共出版著作(主编)11部,论文近100篇,获国家课题1项,省级课题多项,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项,省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其他奖多项。这些成果,每一项都凝聚了李教授的大量心血,每一件作品都有大胆的创新,得到学术同行的一致好评。

不辞辛劳,一心为公。2002年在以李教授为首组织人马开始申报科学社会主义博士点过程中,李教授带着同事们几度奔波于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各城市之中。有时为了节省开支,他不顾年老,与年轻教师们一起挤公汽、搭火车。同行专家们看到他如此执著为事业、真诚为他人,不辞辛劳、一心为公的精神,无不由衷的说:“他真是同行的骄傲!”

平等关爱育学生——“他是朋友般的严师”

认真施教,诲人不倦。李教授认为,能否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这是衡量师德的重要标准。因此,对待教学,他态度认真,备课充分,讲授投入。一份辛勤,一份收获。李教授的认真施教,诲人不倦,换来的是高徒频出,桃李芬芳。不仅教学工作量一直很满,而且每年学生的教学评估的分值也都名列前茅。因此获得学生的好评,认为李老师是最认真最负责的老师之一。所培养学生的质量也普遍较高。如所带研究生,有3人获得省级优秀硕士论文,1人获全国挑战杯一等奖,多名硕士生考上了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的博士生。1997年以来,李教授共指导和培养了4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中有些已晋升为教授、副教授,有些已当上了博导。许多硕士、博士成为特聘教授、学术带头人。

热情关爱,深入了解。李教授不喜欢应酬,但只要是学生来找他讨论问题,他都热情接待,平易近人地与他们交谈。他经常向青年人推荐书籍,即使是不认识的学生找上门,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借书给他。每当本科新生入学,李教授总是满腔热情地走到他们当中,去真切地了解他们,关心他们。每届研究生入学后,不管是博士还是硕士,他都要亲自细问,逐个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学生有什么活动,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合理要求,他都尽可能参加,尽可能满足,成为众多学生心目中的好师长、好朋友。

尊重人格,一视同仁。李教授认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尊重理解学生。不论是差生、贫困生,还是其他特殊学生,他都一视同仁,决不另眼相看。他始终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认为学生即使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也是一个教育的问题,绝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甚至有意无意地侮辱他们的人格。例如有一个学生曾和辅导员有语言碰撞,为此有关同志不仅要她写检讨,还要在全年级作检讨,他制止了,他认为小范围的检讨就可以,不要动辄扩大,那是很伤人自尊的,并不利于教育人。从此该院的工作更讲究态度和方法了。

淡泊名利,只求奉献。高尚的师德还体现在教师的人格魅力上。李教授反对拜金主义,经常教育学生不要为世俗的诱惑所蒙蔽。他不许研究生向他拜师送礼。实在要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的话,就送一张贺卡。一些外地来师大参加博士、硕士生入学考试的考生要登门造访,他都热情接待,但坚决不许任何人请客、送钱、送物。“消磨绚烂归平淡,独步秋风无古今”,这是李教授追求科学、淡泊名利的真实感言。这种淡泊名利的品行,不但深深地教育了所有学生,而且还赢得了许多学生特别是硕士生、博士生由衷的钦佩。不管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或者已经毕业了的硕士博士,无不深深地感叹:“他是朋友般的严师。”